研究生教育
培养管理

博士2007-2012冶金工程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4-01-0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

208 工学博士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06 冶金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
080602 钢铁冶金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
080620 电化学工程
080621 材料冶金
080622 冶金环境工程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07--2012

制订二级单位: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生物学院

一、  学科概况

 冶金工程学科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和化合物,并以高效低耗无污染冶金为目标,研究解决与冶金过程相关的资源综合回收、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附加值材料制备的工程技术学科。冶金工程学科包括六个二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冶金、电化学工程、冶金环境工程。
 本学科点于1981年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兼职2人)、博士生导师2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冶金与矿业学科会审专家1人。拥有“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冶金物理化学”和“钢铁冶金”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冶金污染控制技术工程中心”、“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水污染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形成了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冶金新工艺及基础理论、增值冶金(材料冶金)、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冶金过程及设备的计算机仿真与优化控制等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0多项,专利授权80多项,出版专著120余部。
 

二、培养目标

 在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冶金、电化学工程、冶金环境工程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能有效的使用先进的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方法进行与金属提取、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和高层次管理工作。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08060323 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


2

08060324 功能粉体材料


3

08060325 有色冶金新工艺与基础理论


4

08062012 环境电化学


5

08062101 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超级电容器材料与器件)


6

08062102 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关键材料与技术(导电油墨、可印刷电池等)


7

08062103 特种粉体功能材料


8

08062104 新能源材料


9

08062105 高纯材料制备方法


10

08062106 功能材料冶金


11

08062109 环境材料


12

08062110 纳米材料


13

08062111 金属纳米粉末


14

08062114 粉体制备工艺学


15

08062115 溶液结晶过程


16

08062116 粉体材料制备


17

08062117 特种粉体材料


18

08062118 材料表面处理


19

08062119 电池及储能材料


20

08062121 特殊冶金与材料制备


21

08062122 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22

08062124 特种功能材料


23

08062127 环境净化材料的研制


24

08062128 功能材料的研制


25

08062201 冶金过程的环境评价


26

08062202 冶金过程的环境控制与治理


27

0806220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28

08062206 矿冶环境生物技术


29

08062207 膜分离与工业水处理技术


30

08062208 环境材料


31

08062211 有色冶金生态设计


32

08062212 冶金过程大气污染控制


33

08062213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及其资源再生


34

08060321 氧化铝化学与工艺


35

08060322 冶金过程系统仿真和过程诊断


36

08060102 冶金过程与节能


37

08060103 冶金过程模拟与模型


38

08060104 冶金及材料制备过程动力学


39

08060107 湿法冶金物理化学


40

08060108 功能材料


41

08060109 电极材料制备及应用


42

08060110 冶金及材料制备过程动力学


43

08060201 铁、锰矿及再生资源精细加工


44

08060302 轻金属冶金


45

08060202 钢铁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46

08060303 强化冶金


47

08060304 火法冶金工艺和理论


48

08060305 清洁冶金


49

08060308 计算机模拟与优化控制


50

08060309 冶金过程中伴生元素的行为与多元先进材料制备


51

08060310 计算机仿真、优化与控制


52

08060311 流程工业信息化


53

08060312 轻金属(铝、镁)冶金新技术与新材料


54

08060315 冶金环保


55

08060316 湿法(生物)冶金新工艺及其基础理论


56

08060317 有色冶金清洁生产及其环境评价


57

08060318 贵金属化学冶金


58

08060319 无污染冶金


59

08060320 贵金属精制


60

08060332 冶金过程与设备的计算机仿真与优化


61

08060333 冶金热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62

08060334 陶瓷及金属—陶瓷复合分离膜制备


63

08060335 膜分离技术应用与水回用工程


64

08060336 近代分离科学与工程


65

08062001 电化学制造新技术(纳米材料制备、光电器件加工等)


66

08062002 电化学工业节能材料与技术(电催化与电催化剂、功能电极材料等)


67

08062003 电化学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优化与控制


68

08062004 新能源材料(超级电容器、太阳能材料等)


69

08062005 电化学传感器及新型电源系统


70

08062006 材料电化学


71

08062007 化学电源


72

08062008 能源材料


73

08062009 纳米器件


74

08062010 电化学(电解、电镀、电化学基础理论)


75

08062011 腐蚀电化学


76

08060326 湿法冶金理论与新工艺


77

08060327 绿色化学冶金


78

08060328 有色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


79

08060329 有色冶金生态设计


80

08060330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81

08060331 冶金热工艺节能


82

08060101 冶金热力学与动力学


83

08060105 材料物理化学


84

08060106 高温过程物理化学


85

08060111 材料物理化学


86

08060112 高温物理化学


87

08060203 钢铁冶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88

08060301 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


89

08060306 分离科学与工程(分离膜制备、膜分离工艺与工程、水脱盐及水利用)


90

08060307 新工艺及其基础理论


91

08060313 有色金属复杂矿及再生金属资源无污染处理及高价值利用


92

08060314 精细冶金(有色金属化工产品、阻燃剂、催化剂、金属化合物超细粉末、磁性材料等的直接制取工艺及理论)


93

08062107 高纯材料冶金


94

08062108 多元材料冶金


95

08062112 金属复合氧化物粉体


96

08062113 有色金属精细化学品研制


97

08062120 材料冶金基础理论


98

08062123 新型电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99

08062125 有色金属精细材料制备


100

08062126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101

08062203 冶金过程废弃物的综合回收与环境材料制备


102

08062204 冶金“三废”污染控制及其资源化


103

08062209 生命周期评价


104

08062210 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友好处理技术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20周,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16学分以上。博士生课程学习应在资格考试前完成,允许博士生分三阶段完成学业。
 硕博连读生是促进优秀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在硕士生课程学习期间后,选拔学习成绩拔尖,科研潜力大的优秀硕士生,不经过硕士论文阶段,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学习。
 硕博连读博士生的学制为5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8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60-70周。冶金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生应修满总学分在45学分以上,其中博士生阶段学分16学分以上,硕士生阶段学分29学分以上。
 五、课程设置
 博士生应修满16学分以上,其中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学分为8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博士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学期选修课程。硕博连读研究生阶段课程参照硕士生培养方案执行,博士阶段课程参照博士生培养方案执行。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分组

学分要求

分组说明

公共学位课

4

必修一组

4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8

必修二组


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0

必修三组


专业核心课

培养环节

8

必修四组


专业方向课

补修课

0

必修五组



总学分

16




学分说明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号与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01 公共学位课

0101011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秋季


01 公共学位课

050201101 博士生综合英语

64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601301 物理化学原理与应用

16

1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601302 现代冶金工程选论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601303 现代环境工程学

16

1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601401 冶金物理化学若干前沿问题

16

1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601402 材料冶金进展

16

1

秋季


40 选修课

050201102 日语(二外)

108

3

秋季


40 选修课

050201103 德语(二外)

108

3

秋季


40 选修课

050201104 俄语(二外)

108

3

秋季


40 选修课

050201105 英语(二外)

140

3.5

春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2 形势与政策


2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3 博士生资格考试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6 社会实践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7 实践教学


1

秋季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博士生应完成50学时的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可以使讲授课程、协助指导硕士生,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实践教学工作按要求进行考核。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
 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做选题报告之前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以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包括下述内容:(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方面;(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与进展、前沿客体、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与发展潜力。
 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按学科专业进行组织,成立较稳定的考试小组,指导教师不任负责人。采用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做选题报告之前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以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包括下述内容:(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方面;(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与进展、前沿客体、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与发展潜力。
 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按学科专业进行组织,成立较稳定的考试小组,指导教师不任负责人。采用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工作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占三分之一以上。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首次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应在1年内补作。博士生选题报告应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可结合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进行组织。
 选题报告一般应于入学后第三个学期作出,评审通过后填写《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文论选题报告》,交所在单位研究生助理存档。
 

十、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系(所)负责,分研究所(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要求。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安排在每年12月上旬进行。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在SCI、EI、ISTP等检索系统的刊物源上发表3篇或以上反映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至少一篇以上的外文发表的论文(其中允许一篇论文为外文刊物录用)。经导师审定研究内容属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的论文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等到达到要求以后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十二、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已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博士学位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最短工作时间不少于2.5年,硕博士连续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最短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