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学位类别: |  308 工学硕士学位 |  
       |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  083002 环境工程 |  
       |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  2007--2012 |  
       |  制订二级单位: |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学院 |  一、  学科概况    环境工程是以工为主、理工文结合多学科互相渗透的新兴学科,研究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研究领域为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的机理,同时结合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开发污染控制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重点针对有色行业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学科点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技术工程中心”、“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和“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中央环保专项和湖南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0余项,形成了有色金属清洁生产与环境评价、有色金属“三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矿冶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净化材料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特色鲜明和前景广阔的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重点掌握有色金属清洁生产与环境评价、有色金属“三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矿冶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净化材料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外文文献。能在规划部门、工程设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设计、环境规划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序号 |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  
       | 1 | 08300203 清洁生产 | 
 |  
       | 2 | 08300204 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 
 |  
       | 3 | 08300205 环境评价与规划 | 
 |  
       | 4 | 08300201 “三废”污染控制资源化技术及其基础理论 | 
 |  
       | 5 | 08300202 环境材料 | 
 |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长年限为5年。课程学习时间应在40周以上,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35学分以上。硕士生应修满的公共学位课学分7学分,专业学位课学分15学分,选修课学分6分,培养环节7学分以上,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但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一般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形势与政策》、《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参加《形势与政策》和《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课为2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专业学位课分组 |  学分要求 |  分组说明 |  
       |  公共学位课 |  7 | 必修一组 |  15 |  科研方法课 |  
       |  专业学位课 |  22 | 必修二组 | 
 |  专业基础课 |  
       |  选修课 |  0 | 必修三组 | 
 |  专业核心课 |  
       |  培养环节 |  7 | 必修四组 | 
 |  专业方向课 |  
       |  补修课 |  0 | 必修五组 | 
 | 
 |  
       |  总学分 |  35 | 
 | 
 | 
 |  
       |  学分说明 | 
 |  课程设置   
     
      
       | 课程类别 | 课程号与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说明 |  
       | 01 公共学位课 | 030211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秋季春季 | 
 |  
       | 01 公共学位课 | 0101111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2 | 2 | 秋季春季 | 
 |  
       | 01 公共学位课 | 050211101 硕士生综合英语 | 128 | 3 | 秋季春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111103 应用统计 | 32 | 2 | 秋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111104 最优化方法 | 32 | 2 | 春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111107 数值分析 | 48 | 3 | 秋季春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83011202 环境工程化学 | 32 | 2 | 春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8301130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论 | 48 | 3 | 秋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311311 化学热力学 | 32 | 2 | 秋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311312 化学动力学 | 32 | 2 | 秋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311306 高等有机化学 | 32 | 2 | 秋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80611412 理论电化学 | 32 | 2 | 秋季 | 
 |  
       | 11 必选一组 | 070311100 高等无机化学 | 32 | 2 | 春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1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 32 | 2 | 春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2 工业水处理 | 32 | 2 | 春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3 环境评价与规划 | 32 | 2 | 秋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4 环境工程设备 | 32 | 2 | 秋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5 环境材料进展 | 32 | 2 | 秋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6 矿冶环境生物技术 | 32 | 2 | 春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7 污染生态学 | 32 | 2 | 春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8 膜分离工程 | 32 | 2 | 春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409 有色冶金污染控制技术 | 32 | 2 | 秋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0611304 冶金反应工程学 | 32 | 2 | 秋季 | 
 |  
       | 21 限选一组 | 083011201 环境工程原理 | 32 | 2 | 秋季 | 
 |  
       | 45 培养环节 | 00000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 
 | 2 | 秋季 | 
 |  
       | 45 培养环节 | 000001802 形势与政策 | 
 | 2 | 秋季 | 
 |  
       | 45 培养环节 | 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 
 | 1 | 秋季 | 
 |  
       | 45 培养环节 | 00000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 
 | 1 | 秋季 | 
 |  
       | 45 培养环节 | 000001806 社会实践 | 
 | 1 | 秋季 | 
 |  
       | 45 培养环节 | 000001807 实践教学 | 
 | 1 | 秋季 | 
 |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硕士生应完成30学时的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是助教、助管和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并按要求进行考核。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年来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 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工作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确定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工程应用价值。首次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应在6个月内补作。硕士生选题报告应在科研所(教研室)内公开举行。
 选题报告一般应于入学后第三学期完成,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九、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系(所)负责,分科研所(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要求。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安排在每年10月中旬进行。 十、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或接收录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含一篇)。接收录用的须经指导老师认可。论文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十一、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已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硕士生从事学位论文最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