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发布时间:2013-12-2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一般来说,各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对其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即要具有从事本专业活动的某些专门能力.但是,无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并尽快有所成就,都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的能力.从当前社会的需要和毕业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我们着重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略作阐述.
1.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因此,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进步与成功.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各种需要自己当机立断,痛下决心来决断的事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临求职择业,何去何从,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拿主意.显然,这是对自己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种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需要自己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因此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决策能力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请别人为自己拿主意,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以后遇到重大事情时,才不至于无所适从.
2.发明创造能力
发明创造能力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从社会来讲,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对个人来说,成功成才依赖于发明创造.用人单位更需要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大学生要自觉的培养这些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创造性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毕业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的前提,所以,适应社会的意识不是很强,能力不是很高.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大学毕业生只有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的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个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是与他的思想品格,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很快就能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变不利的环境为有利的环境.
需要指出,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如果只讲适应,不思进取和改造,社会和个人都得不到进步.
4.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只懂得技术原理不行,没有操作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完成技术任务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学化学的人都知道,实验能力的强弱对实验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电子的要使用电烙铁,要求焊接速度快,质量好.摆弄仪器,特别是精密仪器的人,手指的灵活程度对调试就有影响.手指灵活,很快就可以调试成功,而手指不灵活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难以调试准确.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
一个人实际操作能力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操作的速度,准确和灵活三个方面.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关键在于多看,多练.看得多,接触得多就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练得多才可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的技巧和能力.一个毕业生在实际操作上如果有一手或几手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5.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求职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等,这哪一个环节都无不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是对人们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和最首要的要求.没有准确的表达,信息就不能如实传递出来,也就失去了表达应有的作用.但同时,表达又需要有人来接受.只有鲜明的,生动的表达,才能更好的排除人们接受信息时的各种障碍,有利于表达目的的实现.因此大学生在培养表达能力时要尽可能的向准确,鲜明,生动的方向努力.
6.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的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败.大学毕业生在刚刚走上职业岗位时,由于初谙世事,阅历较浅,缺少经验,往往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茫然失措,苦于无法适应,常常感叹"工作好搞,关系难处".因此,大学生自觉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7.组织管理能力
尽管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却可以说,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程度不同的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表明,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都应具备.以科技人员为例,随着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社会化,科研项目日益扩大,科研中的协作趋势日益加强.美国科学史专家朱克曾做了统计,1901—1972年,全世界获诺贝尔奖金者286人,其中185人是和别人合作共同研究的.如果把72年分为三期统计,第一个25年合作获奖人数占41%,第二个25年合作获奖人数占65%,第三个25年合作获奖人数占79%,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合作研究已成为科研的重要方式.既然上合作,就有一个组织协调问题.又如,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300亿美元,历时十年,动员了42万人,两万家公司,120所大学.试想这样庞大的工程,没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如何胜任.也许并不是人人都有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机会.但负责一个课题组,或者担任一个班主任,或者当一个企业家,等等,都需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不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论哪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不仅是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